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ite Visits and Abnormal Returns of Listed Companies

193301-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can reflect the focu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a timely manner.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mpacts of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using abnormal return models and factor model to study the value of institutional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can reflect the focu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a timely manner.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mpacts of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using abnormal return models and factor model to study the value of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It is found that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has certain information value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 abnormal return is not large, and long-term abnormal returns are not obvious. Furth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need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information to find effective investment method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1) The results of the CAPM model show that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0 during the impact window period, and the t-values are very high. The abnormal returns of the Fama French model are only significant within the two intervals of [T0-1, T0+1] and [T0+1, T0+5], indicating a certain level of significant abnormal returns within the week after the event announcement date. However, the average daily abnormal return within the interval is less than 1%, indicating that the abnormal returns are not significant. (2) During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period, the abnormal return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 the 5 trading days before the research, while the abnormal return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 the 5 trading days after the on-site visit. On the survey day, the abnormal return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non financial reporting period, the sample size accounted for 28.11%. Although abnormal returns were positive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vey, their impact during the time window was not significant.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abnormal returnsii before the survey, whil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returns after the survey. (4) Institutional on-site visit cannot predict excess returns for individual stocks, and this effect is valid within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Date Created
2024
Agent

比特币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作用研究

187500-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2020年的疫情导致全球多数经济体进行史无前例的货币超发,美国的货币超发水平甚至超过二战时期,货币总量快速上升推升资产价格,比特币成为大类资产中的领跑者,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重视,作为新生事物,全球监管机构对比特币普遍持谨慎态度,主流金融机构虽然对比特币有所关注,但是研究并不深入。本文通过研究加入比特币的资产配置模型投资效果,以及比特币给投资组合带来的边际变化,全面说明比特币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并以一个常见的基础配置模型为出发点,讨论不同参数取值下,资产配置结果的差异,并从统计学角度总结出收益及风险角度的一般化特征。其次,对比特币的金融特性从宏观因素、自回归趋势、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解析比特币的特性。研究发现,比特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且其风险收益比优于其它主流金融主权定价锚资产,加入比特币后,组合的收益增益非常明显。且无论投资者怎么选择起始时间、采取何种方式预测收益及风险,在多长时间范围内进行再平衡,投资组合均有80%以上的概率实现收益提升,且收益提升幅度大于风险提升幅度。从最优投资点推广到一般化的投资有效前沿上,以上结论依然成立,且评估投资有效前沿时,重复随机抽样后,投资组合夏普率提升的概率亦达到71%以上。更进一步,为规避收益预测参数不稳定对投资结果的影响,改进收益预测方式,基于波动率大小压缩预测收益后,预测结果能抵御资产短期扰动带来的影响。最后,笔者从比特币的自相关性、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宏观因素影响角度研究了比特币资产的特性,发现比特币具有极强的价格趋势,且资产配置中,其价格趋势是提升组合夏普率的主要贡献来源。在采用工业增加值(IAV)、M2解释比特币的价格变化时,发现比特币与宏观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且比特币与其他资产收益的绝大多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不显著,这说明比特币价格变化受自身特性的影响更大,但是当剔除比特币的极端收益时,比特币与宏观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变得局部显著。本文是典型的实践型论文,具有非常强的实战指导价值,可以为资产配置实践者提供借鉴。
Date Created
2023
Agent

数字化能力对于财富500强企业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18748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自2020年起,中国大陆地区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美国,2021年中美公司数量差距次拉大。但是,与美国相比,中国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多而不强”、单家企业营收规模偏低、成本偏高、盈利水平较差的特点。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和经济下滑,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纷纷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保障供给、有效管理采购成本、提升供应商绩效、优化库存水平、降低供应链风险、提升供应链韧性和敏态。通过数字化赋能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持续稳健地拓展业务、减缓营收和利润下滑、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核心能力。本论文围绕基于管理软件为主的数字化能力,分析不同国家的财富500强企业在管理软件应用规模、应用经验和创新经验上的差异对于企业整体绩效以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并研究新冠疫情下数字化经验给企业绩效带来的协调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管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能力,对于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中外企业差异,对于基于管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而新冠疫情,对于企业绩效本身的影响,以及基于管理软件应用和创新的数字化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却不存在任何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之前所有与供应链绩效和竞争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组织形态、管理模式、生态建设等定性研究以及在基于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研究上,都没有深入到供应链相关的具体管理软件维度,也没有将其经验/规模和创新的投入进行量化。本次研究通过对财富500强企业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给了我们一个通过时间序列和软件统计显微镜来剖析中外500强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机会,带来了两个创新:第一通过实证方式来定义与供应链相关的数字化能力,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软件;第二是通过综合研究500强的一手资料和公开数据进行论证,并进行中外对比。
Date Created
2023
Agent

物联网维度信息提升工程机械行业客户信用销售风险管理的研究

187474-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作为世界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市场,中国本土培育了多个优秀的国际工程机械品牌。根据2020年KHL group发布的全球50强工程机械企业榜单,中资品牌代表性企业如三一重工、徐工机械跻身前5强,这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有中资品牌回归前5强,可见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近年来大大提升。工程机械产品作为大宗商品,具有价值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其交易方式也与一般商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分期、融资、按揭等为主要交易形式的信用销售在工程机械产品交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采用信用销售,减少客户资金压力,扩大客户覆盖面,更有利于和客户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当下,当各主流品牌在产品质量、营销服务方面无法拉开明显差距的时候,信用销售的应用成为打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信用销售风险的管理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各大工程机械企业普遍面临的课题。 一方面国内传统信用销售风险管理建立在征信系统信息和历史资信的基础上,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全面的缺憾,无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动态的评估和把控,对于成本高昂的工程机械产品而言,如果无法较为精准地预测到客户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性举措,其经营活动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另一方面,当下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业务,然而国际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这对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信用销售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拟借助现代化物联网技术,使用机器历史数据来对事中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以期实现对信用销售风险的积极管理。三一重工易维讯系统、徐工汉云信息平台、中联重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ZValley OS均是工程机械物联网技术的积极实践,因此,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工程机械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国内工程机械代表性企业A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交易双方的内外部风险出发,结合宏观层面,客户层面以及物联网维度信息构造风控模型,进一步探究信用销售风险大小背后的原因,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构建逾期预测模型,实时预测客户风险,并依照模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对应策略,为工程机械行业在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客户信用销售风险管理提供了良好借鉴。
Date Created
2023
Agent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有息负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

16855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不仅仅对证券市场产生很深的影响,也关联中国的金融、经济、以及社会稳定。房地产资金需求大,更多是依靠贷款。财务杠杆是双刃剑,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更多的风险,导致绩效的下降。以往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较多,本文考虑到房地产行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有息负债自身特点,结合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三条红线”的调控,在对房地产企业有息负债结构和绩效现状分析基础上,拟以2009年-2019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房地产公司有息负债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7个假设: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净负债率与经营绩效呈倒U形相关关系;有息负债短期借债比与经营绩效呈倒U形相关关系;有息负债长期借债比与经营绩效呈倒U形相关关系;银行贷款占比与经营绩效呈倒U形相关关系;上市非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净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倒U形关系比国有企业更显著;严格的土地政策下,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净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倒U形关系比从宽的土地政策下更显著;严格的货币政策下,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净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倒U形关系比从宽的货币政策下更显著。本文建立模型进行基本回归,然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再进一步计算出极值点,寻找最优的有息负债结构。最后结合房地产行业未来趋势,研究通过哪些途径优化企业有息负债结构,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Date Created
2022
Agent

捕捉信用评级虚高的信号--债券信用评级报告的文本分析

161359-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自2014年首家债券违约以来,违约金额和主体数逐年大量增加,其中不乏拥有A、AA甚至AAA评级的发债主体。投资者切实感受到债券市场的风险,因而不得不谨慎看待债券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影响着债券的发行、市场价格以及投资者决策,然而一直以来,国内评级机构给予企业债券的评级普遍高于海外市场的相应评级;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更加关注如何识别出评级愈发虚高的债券个体。信用评级报告是支持评级结果的核心文件,也是资者了解债券的重要信息来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然而,信评报告已然非常模板化,投资者很难通过报告本身来判断评级结果是否虚高。本文采用自然语言和机器学习工具分析信评报告的文本,其中应用PKUSeg进行中文分词和标注、TextRCNN进行文本分类分析、基于情感词典和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共同进行文本的情感分析。研究样本涉及400多家债券发行主体和近800份信评报告,本文研究发现不同评级机构和不同档次的评级报告之间存在文本和情感因素的差异,通过抽取发生主体违约和评级下调的信评报告对差异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信评报告的文本分析有助于捕捉评级虚高的信号。
Date Created
2021
Agent

中国多元化公司整体或分拆上市的适用性研究

15806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多元化公司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市场已经较为成熟,而对于中国A股来说,分拆上市一直受制于政策;2019年以来,随着科创板的开启及A股将迎来的改革,多元化公司分拆上市也将迎来重要机遇。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多元化公司在资本市场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估值比较、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整体上市和者分拆上市的法律、财务、风险等方面。而本文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从股权集中度、新兴行业、跨市场上市(A+H)三个方面研究中国多元化公司的整体或者分拆上市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更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整体上市,新兴行业或者创新性的子公司更可能被分拆上市,跨多个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更倾向分拆上市子公司,这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预测一致。

为了让研究更加全面并具实用性,本文加入了对中国平安集团和温氏集团的案例分析,还针对中介投行和研究人员的特定人群进行分析式调研,结果均较好支持了研究结论,使得本文的研究兼具理论创新和实际指导价值。

关键词: 中国多元化公司,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股权集中度,新兴行业,跨市场上市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东亚主要证券市场量价因子研究

158048-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本文从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传导,异质交易者行为以及金融科技三个方面,对于证券市场中异象因子的部分成因进行文献综述;进而,本文的实证工作结合最新文献中主流的股票横截面异象构造方法,借助东亚证券市场内相关量价信息进行摩擦因子和动量因子的构造,对于各个市场进行相关异象验证和横截面套利策略分析,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量因子,东亚证券市场,套利策略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混业经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58047-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我国金融市场长期以来实行分业经营,但近年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迅速发展,其体量极其庞大,对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系统性影响。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发展,金融业竞争日渐激烈,金融机构间跨行业以及金融集团化经营成为金融市场成熟完善的必然趋势。此外,中美贸易战迫使我国金融业加快开放步伐,意味着国内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将面临空前激烈的海外竞争。在内部需求以及外部压力的推动下,亟需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在促使银行混业经营合规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混业经营是否可以促进银行的绩效提升?混业经营通过何种渠道来作用于银行绩效?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来解答上述问题。在案例分析部分,分别就银行拓展信托业务和保险业务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具体来说,在拓展信托业务方面,以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为案例分析了浦发银行开拓信托业务后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在拓展保险业务方面,以北京银行并购首创安泰为例,分析银保混业对北京银行带来的协同效应。在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基于相关的理论以及文献提出三个假说:银行实施混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银行的绩效水平;混业经营通过提高银行规模,增强规模经济优势,促进银行的绩效水平较高;混业经营会提高银行势力水平,从而提升银行的绩效水平。其次,建立回归模型来验证上述三个假说,研究了是否混业以及混业经营的程度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最后,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混业经营作用于银行绩效的渠道,本文主要检验了规模、市场势力两个渠道。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混业经营会显著正向影响公司业绩,并且银行势力存在显著的中介传导效应,即银行通过混业经营增加了市场势力、提高了规模经济,从而影响了公司业绩。

案例分析结果支持上述结论,即混业经营会带来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风险。

银行是否需要采取混业经营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不能盲目扩张。业务的拓展需要与自身现有的业务形成互补,才能实现协同发展效应。在拓展业务的同时,需要注意开拓新的业务是否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混业经营;银行绩效;市场竞争;银行势力
Date Created
2020
Agent

公募基金产品在上市公司现金管理选择中的发展研究

158043-Thumbnail Image.png
Description
企业作为社会经营活动的重要主体,其日常经营管理及决策行为有很大研究价值。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优质企业的龙头,其行为决策更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金管理事宜上,包括很多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决策及行为仍然非常传统。长久以来,企业现金管理等财务管理相关的理财行为并未受到商界和学界的足够重视,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到底如何开展合适的现金管理成为现实问题。而在当下中国可供企业实际选择进行现金管理的金融产品中,除了传统的存款产品和银行理财之外,实际上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产品也是上市公司等企业进行现金管理非常合适的选择。

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代表的公募基金具有许多特色及优势,其各项交易及持有成本较低,由基金管理公司中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组合,有利于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类的开放式公募基金产品流动性佳,风险较低,交易方便,收益可观。此外,企业投资公募基金产品的收益全额免征企业所得税。所以企业在现金管理中选择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类的开放式公募基金,既可以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以进行合理税收筹划,是众多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良好方案之一。本文就将试图研究中国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基金等公募基金产品在上市企业现金管理选择中的发展演变。

本文以货币市场基金等公募基金产品和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主体,分析相关基金产品在中国上市公司现金管理中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现金管理行为决策提供一定帮助,也可以为基金产品的管理人及代销机构提供不同的路径选择参考,获得差异市场竞争优势,提升公司和行业价值

关键词: 公募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企业理财、上市公司、现金管理
Date Created
2020
Agent